這一篇文章,分享給剛進入舞台表演,或想要更精進的你/妳
舞台上的監聽喇叭/監聽耳機的意義
第一件事情當然是要先搞懂,監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。
一、聽到/知道別人在幹嘛(兩人以上團體)
二、聽到/知道自己在幹嘛
先談二,如果是個人表演,如鋼琴、木吉他獨奏,那基本上監聽的功能不大,因為就只有自己一個人,整場都是你的聲音,頂多調一下頻率讓自己聽起來舒服些,補的概念。
接著談最重要的一,當表演人數大於二人,監聽的意義在於聽到別人在幹嘛,這是核心概念。只要是現場演出,人數大於二,就叫合奏。合奏就是大家同時一起演奏,以古典樂三重奏、四重奏來說。樂手坐的位置一定是個半圓形,所有人都看的到彼此,知道彼此此時此刻正在做什麼事情,然後有一個領導,帶領著大家,這就是合奏的概念。而在現代,樂器插了電,舞台變得更大後,概念還是一樣的。因為距離變遠,所以才需要監聽來輔助。
舞台監聽的功能/用途
一、前面已經提到,監聽的功能,輔助樂手知道此時此刻其他人在幹嘛,正在做什麼事。這裡的正在做什麼事,包含各種變化,例如:和弦,情緒,橋段,節奏,等等......舞台上的狀況太多。
二、監聽耳機可以加Click(節拍器)
這裡討論的都是舞台演出,如果是在錄音室就不一定要合奏,可以分軌錄音,那監聽喇叭或耳機就會跟舞台演出有不一樣功能。
調整的概念
一、補,補別人的不足。
二、讓,讓出空間,頻率給其他人。
調整實作
首先要先決定一個領導,有鼓手就鼓手,主要是節拍最穩的人。以樂團為例子,鼓、貝斯、節奏吉他都算穩定基底的樂器。
一、以建築的案例來看,從基底開始建造,因為頻率穿透力的關係,所以我認為Hi-Hat是整個樂團的Click,當然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帶入你想要當Click的樂器,只是這裡用Hi-Hat來比喻。決定好Hi-Hat後,鼓手的監聽耳機裡可放Click或不放,依照鼓手需求以及穩定度而定。Click的點要對在Hi-Hat上,這樣就完成了基礎架設。
二、鼓組試音。因為鼓的麥克風很多,通常都會先試,按照蓋大樓的理論,大多數的情況鼓先試是最合理的。鼓的試音會牽扯到麥克風收音的擺位,這個解釋可能又要一篇,暫時先不提,就先讓現場專業人員處理。鼓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試動態,在演出中有可能發生的最大最小聲,把這些訊號讓音控台知道,後面的處理也給音控台處理。
三、通常第二個試BASS,因為在大多數流行樂當中BASS跟鼓是一組的。BASS演出通常都進DI,簡單方便,BASS手只要控制好自己這邊給出去的訊號就好,一樣是最大最小聲,當然你能了解DI的運作很好,用現場的不懂就請教,帶顆自己熟悉的DI更好。如果有效果器也要試一試音量,一樣最大最小聲,如果效果出不來會有其他問題依環境做調整。
四、節奏樂器,如:吉他手。跟Bass差不多,電吉他+音箱=一個聲音,所以如果是常表演的吉他手,最好的方法是現場的東西都是你想要的或指定的,第二個選擇是帶自己的音箱或Preamp、DI這類的東西,第三個選擇,用現場的,但需要熟悉一下,就看各位的技巧。吉他手主要就是試最大最小聲,Clean Tone(如果整段表演都沒Clean的話也可以不用試),破音,效果器等等.......因環境做微調。
五、旋律。如:主唱,吉他。如果有效果器或自己帶麥克風的話就測試一下,同上。
大家都調整差不多了
五、第一次合奏,就像測試帶一樣,大概16小傑就可以聽出個所以然,通常專業的樂團會準備好一段試音用的樂章。用那簡短樂章來檢視大家調整的狀況。
六、進行第一次微調。各個樂手前面的獨立監聽調整,這個時候舞台上應該有一個工作人員會用對講機跟控台溝通,沒有的話主唱要幫忙當傳話筒(因為主唱有麥克風)
要點
*舞台上的監聽。是讓你聽到自己在幹嘛,以及別人在幹嘛的輔助工具。
*樂團有自己的Groove/律動和動態是控制整首歌張力與流動性的關鍵。
*PA成音工程只是園丁,給出去的訊號佔80%以上。好的樂團有好的PA能如虎添翼,不好的樂團好PA也救不了。
*專業的樂手在做現場表演時,PA是不太需要調整的,爵士樂大多是如此,因為樂手每個人都在互相傾聽,補足,或讓出頻率。從室內樂到爵士到搖滾到流行,我想這些都是互通的概念。
分享到這邊
會想寫這篇,一開始也是單純的希望台灣的音樂界,尤其在舞台上樂手跟音控師不合的狀況能越來越少,討論的方向盡量是往如何完整呈現音樂而討論,減少樂手與音控師的互相不信任。或者有很多新手常常都在:PA大哥我的音箱在大聲一點,的狀態了。
留言列表